高考终于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考生们的重担仿佛一下卸了下来。有些考生选择发懵狂睡,弥补自己失去的睡眠时间。而有的考生选择狂玩,补偿自己失去的娱乐时间。不管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属于哪一种,狂欢过后,都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问题–考试放榜。面对高考成绩带来的压力,许多考生很容易患上“高考后综合征”。
据了解,与高考前相比,考生出现心理问题在高考后往往有增无减。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一方面让考生身体疲惫,另一方面也大量消耗了考生的心理能量,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
常见的“高考后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焦虑型。一些考生高考后会进入患得患失的状态。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成绩期待较高,等待成绩时由于不确定性而焦虑。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会持续焦虑,甚至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问题。尤其高考后,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
迷茫型。一些考生从原来紧张的状态突然放松后,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考试结束后,一些考生会利用几天时间补觉,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甚至陷入空虚的状态中。
挫败型。一些考生可能觉得自己考得不好,整日为成绩忧心忡忡,心神不宁。这类考生很悲观,自责、抑郁,表现为吃不好、睡不香,或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严重者甚至有轻生想法,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放纵型。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不少考生觉得高考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因此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有的考生每天忙于聚会狂欢、通宵上网、熬夜刷剧、打游戏等,兴奋过度的后果是身体超负荷运转,以及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心理调试的几个方法
其实,考生心理问题有时来源于一些家长对待孩子高考前后态度上的变化。考前和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旦高考结束,家长也有松口气的思想,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问题的“井喷”。
高考后,做到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放松情绪。
1、生活有序
高考结束后,考生的时间突然变得充裕,容易让“胡思乱想”有可乘之机。因此,考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序,例如,看电影、参加同学聚会、阅读书籍、去户外旅行、走亲访友、运动健身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方法。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2、缓解焦虑
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出现担心、焦躁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出现的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当紧张、焦虑的情绪来临时,考生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回避转移法:离开令人难受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爱做的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积极自我暗示法:经常鼓励自己,建立自信心。
3、接受和面对现实
考后发现考试的结果和理想的目标差距太大,心理确实很痛苦,有情绪反应也是正常的。但最终,我们要接受失败,明白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同时要看到,高考的过程及感悟是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看到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小树必须经受一些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必因一次受挫就丧失斗志。关键是要有信心,不可自暴自弃。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只是人的一生中无数次拼搏之一。它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也不能阻止一个人对知识的追求。高考成绩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4、学会心理宣泄
把高考落榜的痛苦与忧伤压抑在心底,只会使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你不妨试着向长辈、知心朋友倾诉,甚至可以当着他们的面痛哭一场,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你也可以独自躲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自言自语,或提笔写信给远方的老友,把烦恼随信寄走。用大声倾诉、大哭等手段宣泄不良情绪,恢复平衡。户外运动和出游也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5、寻求帮助
如考后出现情绪低落、拒绝沟通、莫名恐惧发抖,又或者出现脾气暴怒、食欲不振、暴饮暴食、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等表现,持续较长时间,就要重视,到医院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援助。
帮助考生要讲究方法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关怀。
一是接受现实,勇于面对。家长要坦然接受孩子失败的现实,用自己的镇静感染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失利的阴霾。面对孩子的失利,家长也会产生各种情绪,郁闷、心烦、发脾气、愤怒、攻击等。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要顺其自然,接纳这样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只有把自己调整好了,才能帮助孩子。
二是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父母在这时候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能去埋怨,而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家长应该想方设法活跃气氛,每天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讲去做,都可以调动孩子的情绪,创造愉快的家庭气氛。家长们不要在他们面前过多地谈论那些高考的幸运儿们的得意之事,更不能对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常言行过多的挑剔,而应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这样可以给父母自己也给孩子疏导情绪和正确认识的机会,把高考失利的经历变成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这对孩子的心智成熟,甚至对家庭的和谐都很有帮助。
三是总结经验,灌输希望。不要过分注重结果,告诉孩子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因为今后的路还很长,类似的挫折会不可避免,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开始。
四是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家长在尊重孩子真实意愿的前提下,可以帮助考生一起分析在填报志愿或进入职业领域的优劣势,共同商量制定可行计划!
最后,祝愿各位学子都能心想事成,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