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成绩稍有不理想,她就会惩罚自己
奚女士是一位画家。多年的艺术创作让她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她对家庭教育的困惑非同寻常:“小蕾有心理问题,她有自残倾向。如果我们现在不干预,她可能会在高考前自杀。”
小雷是习女士的女儿。她今年17岁,是一名高二学生,成绩优秀。
接下来,奚女士开始阐述她的“凡尔赛式”论调:“小雷从来没有让我和她父亲为她的学习操心,看到她学习那么努力,我们都心疼她,总是想办法缓解她的负担。”我们强迫她下楼散步,或者强迫她看一会儿电视。我们不看重学习成绩,但小蕾不听话,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五名,年级前十名的常客,唉,好成绩有一天会毁了她!
我笑道:“你不希望小雷的学习成绩差一点吗?”
席女士摇头:“不,我希望她能正常。如果要用成绩换正常,那我宁愿她成绩更差。”
我问:“小雷为什么不正常?”
“我说过她有自残的倾向。”奚女士告诉我,昨晚快12点了,小雷仍然没有洗漱睡觉的意思。而是坐在台灯前埋头做题。一问才知道,吃完晚饭,她玩手机忘记了时间,又多玩了25分钟,于是她就惩罚自己,多写了一篇数学卷子。
我说:“这不是很好吗?小蕾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她成为尖子生的核心竞争力。”
奚女士苦笑道:“两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去年国庆期间,她连续7天没有打开手机。因为之前的月考,放假了,她的总分下降了两位,她要‘让自己的记忆力长’,告诉我,今天哪个孩子能忍受7天不开手机?”这正常吗?
我问:“那么,国庆假期小雷都做什么呢?”
奚女士的眼里闪烁着泪光:“她把那次月考做错的题抄下来,每道题都做了10遍。然后她就上网找类似的题型,努力学习。她说只是为了弥补。”是的,但明显是她自己在惩罚!看她努力的样子,我似乎看到了弗罗洛主教在自虐。”
我发现奚女士的焦虑非同小可:“小雷还有哪些自我惩罚行为?”
奚老师急切地低声告诉我:“小蕾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家里把一头漂亮的长发剪成了及耳的长发,剪得凹凸不平,看起来就像是她的头发一样。”我偷偷打电话给她的班主任,得知那天英语老师正在考试,去年寒假开学后不久,小雷就拼写不了两个单词。那天她居然洗了个冷水澡,结果感冒了39,原来是因为她考试成绩不好。只是一个小瑕疵。你想,如果一年后她高考表现不正常,那就出大问题了?我只是一个女儿,她可以是尖子生,但她可以。别出事了!”
我称赞道:“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好,自律能力强,这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异常的迹象你都能发现,真是一位有爱心的妈妈!”
奚女士脸红了:“我也是一个世俗的母亲,但我希望小蕾在高考和未来的高等教育中能够有值得夸耀的表现,而不是满足于现在的辉煌。另外,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比学业成绩更重要,其他妈妈也一定这么认为。”
过度自律行为,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惩罚”
我告诉奚女士,小雷这种过度自律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惩罚”。它是一种试图增强自我控制或克制感的心理机制。
事实上,这种自我惩罚机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父母或老师告知,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没有做该做的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种后果称为“惩罚”。比如,你在课堂上和同学说话,就会被老师点名批评;如果你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你的父母会缩短你看电视等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内化这些信息并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避免不愉快的后果。这就是自我惩罚机制。
事实上,自我惩罚包括一系列行为,从简单地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缩短玩手机的时间,到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臂以试图阻止某些想法。后者显然已经突破了自律的范围,变成了对自己的攻击。
任何对自己造成生理伤害的行为都是不建议的,应该立即停止,无论你试图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
哪些情况会导致孩子惩罚自己?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惩罚的心理机制是用痛苦来控制痛苦,即给自己施加一种痛苦,以防止或抵消另一种痛苦。当后者是心理上的痛苦时,自我惩罚会特别严厉和坚决。
我告诉奚女士,通常孩子会因为以下心理痛苦而惩罚自己:
1. 内疚感或自责感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如考试丢分、玩手机超时)让父母或朋友失望,或者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孩子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惩罚自己,以寻求他人或自己的宽恕。消除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2. 自我信念和价值体系动摇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它的存在非常重要,引导我们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影响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我们常常本能地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以防止我们对自己和外界的认识受到动摇,即使有时这样做意味着我们会受到惩罚。
例如:
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孝顺父母。如果孩子在职业选择、爱情伴侣选择等事情上不得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会用某种方式惩罚自己。 ”
3.消极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种认识,这种认识通常是根据自己过去与外界的互动而形成的,并且期望外界以与自己自我认知一致的方式对待自己。因此,低自信的人往往缺乏自我感觉良好的动力,因为良好的感觉与他们对自己的负面看法不符,他们甚至可能认为自己不值得感觉良好。
4、缺乏掌控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父母误解、被同学欺骗、丢了自己喜欢的手表、被取消参加表演的资格等等。遇到这些痛苦的时候,孩子会感到愤怒和不甘,然后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如果自助行为不起作用,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被拒绝或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我不够好。这都是我的错,所以我不能责怪别人,只能责怪我自己。” ”
因此,本案中的自我惩罚行为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绝境中的痛苦希望:为了避免或减少外界的打击,我为自己的经历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感觉更有掌控感的理由。 —— 都是我自己的错,所以我惩罚自己。
5.获得同情
有时,自我惩罚是向某人道歉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例如:廉颇向蔺相如道歉,表达自己的诚意;丈夫用酗酒来赢得妻子的照顾;孩子们通过伤害自己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母亲因自责而让孩子们感到内疚;分手时,一方威胁自杀,另一方又改变主意。ETC。
事实上,小雷之所以习惯于自我惩罚,是以上五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她对考试失分感到内疚和深深自责(符合第一条);她对养育她的父母和老师感到遗憾(符合第1条第2款);她感到羞耻,不敢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太大希望(符合第3项);考试时发生的小意外被她放大,让她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把握,于是她灰心丧气,怀疑自己不够聪明(符合第3条第4条);她担心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责备,因此主动通过自我惩罚的方式道歉(符合第五条)。
我对席女士说:“每个孩子都不容易,小雷真幸运,有你这样一个愿意理解孩子的家长。想想前不久那些跳楼跳桥的孩子,他们是用自杀等极端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何停止不健康的自我惩罚?
我向习女士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纠正错误观念。
我们需要帮助小雷认识到,自我惩罚虽然是处理问题和痛苦的一种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平静。
相反,我们可能会在对自己的严酷和伤害中感到越来越孤独和无助。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以及我们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都可能被不断的自我攻击所吞噬。
其次,要警惕隐蔽的自我惩罚方式。
和小雷一起了解她通常如何惩罚自己。除了惩罚自己多做作业、几天不开手机等明显的惩罚方式外,还要格外警惕一些无意识的自我惩罚方式,比如:拖延完成学习任务、使你终日被焦虑和无能所折磨;不断错失成功的机会;日程排得很满,不断消耗精力,一想休息就立刻感到不安或愧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拒绝别人的接近和理解;拒绝与他人合作,直到感到被背叛、被所有人抛弃或孤立;遇到困难时拒绝寻求帮助; ETC。
再次,引导小蕾改善消极的自我认知,学会善待自己。
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对于父母来说,引导孩子爱自己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
最后,建立缓解疼痛的心理机制。
如果自我惩罚的目的是用一种痛苦来抵消另一种痛苦,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面对来自外界和内心的痛苦,比如与亲人倾诉、获得支持人际交往中的安慰、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蕾提高安全感和控制感,进而培养自我安抚、自我接纳、自尊和自我理解的能力,并重建她内心的价值感和力量。
结尾
作者:小琳
编辑:庄庆庆
用户评论
这也太狠了吧!成绩稍微差一点就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感觉有点太极端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剪头发和洗冷水澡有点夸张,但错题惩罚倒是可以试试,毕竟要吸取教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女孩有点强迫症,不过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关键是要坚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疼她,不过她的学习方法值得学习,就是有点太拼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哇!她的决心真强,不过这种方法真的能提高成绩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点佩服她,不过也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拼命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她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过这种方式可能有点过激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女孩对学习太认真了,值得学习,但是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方法太极端了,建议她尝试一些更温和的学习方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剪头发和洗冷水澡有点太过了,学习还是要循序渐进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这种学习方法挺有效的,不过也要注意休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疼她的头发,不过她的学习精神很值得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女孩的学习方法太拼了,不过希望她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错题惩罚可以理解,但剪头发和洗冷水澡就有点太过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学习方法很有效果,不过希望她不要太折磨自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应该放松一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她能找到更轻松的学习方法,不要太辛苦自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方法有点极端,不过也反映了她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学习精神值得学习,但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身心健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