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

一、简介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号文件,为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指明了方向,突出中国特色,体现未来15年世界一流水平。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人才选拔、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民素质、报效国家做出了贡献。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指出,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其权威性和公平性得到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

高考英语试题课题组于2014年成立,此后课题组每年都会出版高考英语蓝皮书,对当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进行评估。截至2019年,已发布6份评估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高考较往年推迟一个月,于7月7日至8日顺利举行。高考结束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课题组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经过潜心研究,于近日推出第七本高考英语蓝皮书,即《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评介报告》,为2020年高考英语招生提供指导。全国(除港澳台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区外统一考试10套英语试卷的结构、题型和内容进行统计和评价,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出题机构提供参考。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

评估报告指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已经圆满结束,这意味着考试也完成了使命。在这里罗列高考英语的优势是没有意义的;有必要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下一步的命题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总体情况

评估报告征集了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10套,分别是国卷一、卷二、卷三、新高考卷一(山东省)、新高考卷二(海南省) 、上海纸业、天津纸业、北京纸业、江苏卷、浙江卷。其中,上海、天津、浙江省每年试点两次考试,其中包括英语笔试。北京和山东省每年试行两次考试,只有听力部分。评价报告不涵盖全国统考时段外前三地使用的试卷以及后两地单独试听的听力部分。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

评估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高考试卷数量有所增加;山东省和海南省已纳入“新高考”试点范围,分别使用全国新高考试卷一、二,但不属于所谓独立命题范畴(此外山东省听力考试,一年考两次)。与近年来的情况相比,国家论文一、二、三期的结构和分值没有变化;新增的高考试卷一、二不再包含作文批改题,写作部分增加了“先读后写”一项,各部分分数与三份国考分数不同;浙江卷2019年写作部分第二节的“总结写作”改为“先读后写”。

3. 试卷评价

评估报告对征集的10套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如下:

1. 全国第一卷

具体来说,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包括往年的一卷、二卷、三卷5份全国试卷,以及近期为山东省、海南省准备的新高考。被纳入高考改革试点。新高考卷一、卷二。总体来看,国家试卷(以及部分省市自主制定的试卷)完全采用了分章考试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课程标准试卷取消了以句子为语义单位的选择题,全国英语试卷趋于拘泥于同一题型结构,体现了因果关系。从一方面来说,应试教育的关系。

从考试内容来看,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卷一时代感强、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所选材料的文字质量较2019年有明显提高,不存在因重写而导致的乱章。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语言知识的运用)的完形填空题。所选短文讲述了作者长期以来对孩子们谎称玻璃门是窗户的担忧。这篇文章反映了西方父母对说谎后果的担忧与中国文化观念的差异。笔者担心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会以机会为“门”,从而阻碍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而不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误导孩子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可以公开吹嘘他们对学生撒谎的历史,而不表现出任何羞耻。

从语言难度上来说,如果以段落理解为衡量标准,阅读部分的段落B是非常难理解的。这是一篇结合个人阅读习惯,深入探讨个人成长与重读经典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辨议论文。重读经典书籍是一个中学生很难联想到的话题,更不用说用外语来理解这个话题的深入论证了。研究团队采用简答题的方式测试了2020级英语专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不限时答题率不到三分之一,本科生看不懂的部分就是文章的重点。细节。幸运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英语试卷都是基于选项判断来测试阅读理解的,并且可以通过选项的设置来调整试题的难度。例如,本文提出的四道选择题中,有两道反映宏观层面的理解(如第24题和第27题),有一道侧重于具体细节(如第25题),这会淡化理解的强度原文的。不过,关于最后一段(见问题26)中“货币”含义的问题,必须建立在掌握本段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奖励(B),实际上是不正确的。上下文中的通货,是指读者对赠书的尊重,相当于贡品的意思;至少应该表达为尊重。用奖励来表达给予和索取的关系恰恰相反。说白了,出现这样的错误,要么是出题者对文章理解不够深入,要么是缺乏对同义表达的仔细考虑。不过,这也体现了文章的深刻性(见原标题第三段)。

虽然我倾向于买很多书,但这三本书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这可能会增加我赋予它们的意义。但我认为,虽然金钱确实是美好且必要的,但重读作者的作品是读者可以付给他们的最高货币。最好的书是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开放的书。但请记住,为了更好地了解你的朋友,你必须不断成长、阅读和重读。

2.国家卷二

2020年高考英语卷二的结构和分数与国卷一、卷三完全相同。使用的语言材料在文字质量上普遍较好,尤其是关于表情符号的第二部分“七选五”。文章虽短,语言相当严谨。在高考教材被后续考生反复“刷新”的现实下,试卷上的优质课文也会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就高考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利用的价值而言,阅读理解部分的论文C可以引导学习者进一步了解西方皮草时尚文化。文章隐含的概念和逻辑复杂,中学生难以理解。 —— 首先,基于生态保护的理念,西方社会对穿着动物皮毛的时尚形成了抵制;现在人工引进的海狸鼠在美国部分地区泛滥成灾,相关部门鼓励狩猎。文章呼吁公众放弃动物皮毛不耐磨的观念。但这里存在一个逻辑悖论:消除海狸鼠这个外来物种是否必须通过放松时尚界对“水貂”的禁忌来实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英语用法中确实存在省略常用虚词(称为功能词)的倾向。然而,分类默认值也可能导致语法错误。例如,在《阅读理解》D章的开头,“图书馆在我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我记事起,我就拥有它。”第二句中的“it”不能省略,因为两者有联系。正是通过这个代词,句子在话语中连接起来。

3.国家第三卷

2020年高考英语卷三的结构和分数与国卷一、卷二完全相同。与2019年的情况类似,国三卷使用的语言材料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或表达不当的问题。这大概和试卷的功能定位有关。事实上,鉴于高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双重功能(即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和服务基础教育),外语科目的测试原则应包括稳定规范的测试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测试原则。测试方法。近年来的情况表明,国三卷较好地落实了前者。就后者而言,国家报纸可以发挥作用。至少应该逐步落实试题类型的不可预测性,以在考试后效上补充教育部决定取消《考试大纲》的目的。

4.全国新高考卷一(山东省)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新增了国家新高考卷一,由山东省使用,近期已纳入国家高考改革试点。新高考卷一的结构和分数与国卷一、二、三不同。山东省高考英语成绩包含听力成绩,听力成绩来自于省每年两次独立组织的听力考试。从时间分配上看,新高考卷不包括听力部分,与其他全国卷子相比,作答强度有所降低。另外,格式塔考试的答题点数为15分(国卷一、二、三为20分),这也减轻了选择题部分的负担。当然,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时间可能有望用于第三部分的阅读和后续的写作。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权衡。首先,阅读理解部分的每题分数和格式塔部分的每题分数都是选择题,与其他国卷的分数差距较大。这样的加权分配分数是出于什么考虑?二是采用得分较高(25分)的阅读及后续写作试题的合理性(具体见下节海南考后的讨论)。

5.全国高考卷二(海南省)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增设了全国新高考卷一和全国新高考卷二。后者是最近被纳入国家高考改革试点的海南省所使用的。全国新高考卷二在题型和分数上与卷一(山东省)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试卷包括听力。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卷的第四部分(写作)和山东卷的第三部分内容相同,都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题目,称为“先读后写”。应该说,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和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高考英语作为一项总结性评价的高风险考试,以阅读和写作来考查书面表达,并赋予其较高的权重(25分,占总分的六分之一)。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值得权衡。

从测试效度的角度来看,阅读和写作可以考虑测试学生的想象力或创造能力。但基础阶段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毕竟有限。合理的考点通常体现在表达的准确程度而不是创意写作。这里需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高考英语成绩的可靠性。对于高考等决定考生升学机会的选择性考试来说,保证成绩的一致性(即可靠性)是首要任务。 —— 甚至由于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招生机制将纳入多维度的评价要素。但统考本身作为录取因素之一的价值,仍然在于提供统一标准衡量的评价结果。

从高考整个测试评价过程来看,保证阅读和后续写作成绩可靠性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考生的能力,而更多的是众多阅卷考官能否遵循明确的要求。以及一致的评分标准。通常,审稿人对读后写作结果的看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甚至审稿人对写作结果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维度。有的人可能注重语言质量,有的人可能关心情节的合理性,有的人可能更关心情节的合理性。尤其欣赏后续故事的惊喜。可见,不同的评分者可能会对同一份作品打出不同的分数。这种情况至少与高考英语试卷其他部分的考核原则有很大不同。对于这个问题,出题机构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为了改变而改变。

6、上海卷

2020年,上海高考英语科目仍试考每年两次。每次考试分为笔试和听说考试两部分。笔试部分为闭卷形式,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完成,试卷满分为140分;听说测试部分为单项测试,采用人机对话形式,满分10分,实际测试时间为20分钟。笔试和听力、口语考试的成绩相加即为考生的最终英语成绩。考生选择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作为英语科目的总成绩。上海卷与其他试卷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句子由汉译英,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语测试良好的效度。

7. 天津卷

天津市高考英语总分为150分。全国统一考试期间,仅进行130分的笔试,另时间进行20分的听力考试。本审查报告仅涵盖与全国高考同期在天津举行的笔试。 2020年7月的天津高考英语试卷仍然由少量以句子为语义单位的选择题和其他文本题组成。

与往年相比,2020年高考英语天津试卷的文本质量有了显着提高。语言材料的选用也比较丰富多样。从试题类型构成来看,考虑到单项听力考试均采用选择题,2020年天津高考英语中选择题的比例是所有试卷中最高的,占比77% ,而全国所有试卷中选择题的平均值为66.1%。出题机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考选择题的过多使用,给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在文本选择上,值得关注的是《阅读表达》文章第三部分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刻板印象,即大哥给一个人的童年成长带来的压力,这与兄弟情谊有很大不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久以来所灌输的。当然,英文原文毕竟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但一个人在社会、学校的成长并不一定要逃脱哥哥的影子。基于短文中所包含的负面情绪,围绕故事情节的问答会潜移默化地加深负面印象。如果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解释或提示此类物品的处理,那就更好了。

另外,对于选择题第14题,题干中的其改为thes会更合理(见原题):

14. 舞者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演让观众在表演结束时起立了10 分钟。

A、被鼓掌

B、拍手

C.拍手

D、鼓掌

8.北京卷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部分每年试考两次,不属于本报告范围。从试卷结构来看,如果算上听力部分,北京试卷中选择题的比例略高于10份试卷中66.1%的全国平均水平。需要指出的是,选择题相对“具有欺骗性”。比如2020年北京卷阅读部分选的C、D文章就非常难懂。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在规定的期限内读完是不现实的。然而,提问者可以将答案集中在肤浅或一般的理解上;就考生而言,即使他们无法确定答案,甚至根本没有阅读文章,他们也可以随机勾勒出一个选项。用这类问题来测试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

9、江苏卷

2020年高考英语江苏试卷依然延续往年的结构。听力部分与国卷一相同,但分数为20分(与国卷30分不同)。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总分为120分,也与全国其他地方的150分不同。在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界的高校招生体系内,英语科目总分的这样的设定在招生功能层面上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如果有的话,似乎也只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而已。

与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相比,2020年江苏试卷没有出现任何荒诞情节(如2019年完形填空中凶猛的雌鹤),值得肯定。应该说,江苏论文的评选是2020年9篇论文中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上海论文除外)。 7月初的考试内容包括标志着我国抗击新冠疫情蔓延取得初步胜利的节点。信息是无价的。

对于外语考试使用哪些类型的语言材料有一些建议。如果制定了负面清单,那些违背公共道德的负面错误内容自然要坚决消除。此外,素材选择者还必须警惕那些可能不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总之,就像写诗一样,必须表达自己的志向,所以一定要确保选材和选题都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外语测试也需要考虑测试群体的感受。例如,在留学生外语考试中,考虑到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特别注意可能冒犯考生的话题。

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语言知识应用第二部分中的完形填空文本不适合作为励志文章来解读。首先,作者在第一段的陈述表明了他对不幸者缺乏同情心。 —— 事业有成的约翰·威尔逊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小时候遭遇的事故而成功的。说起来太容易了。如今励志故事比比皆是,用当事人的经历来讲述故事并不算离谱,但作者叙述时冷漠的语气却让人感觉不舒服。从一个高中生的角度来看,经历如此残酷的故事情节并不一定是接受励志教育的必要条件。黑色幽默,与本文的叙事风格类似,是在笑话的语境中向别人讲述的。在高考这样严肃的平台上无缘无故提及别人的痛苦经历显然是不合适的。

10.浙江卷

2017年浙江高考试卷首次采用“先读后写”的题型。后来,2019年6月全国统考浙江卷子改以阅读课文为主的“总结写作”。 2020年,复用了“先读后写”的题型。 ”。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一(山东省)和卷二(海南省)均采用了该题型,看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不过,至于优点该题型,浙江省作为“先行先试”,并未给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但从评分信度来看,阅读、写作题的合理性值得商榷。该题型基于语言测试的可靠性原则。

所谓信度,是指考试成绩的稳定性(以高考为例,指考生获得的成绩)。通俗地说,就是考生得到了应得的分数。信度、效度、可行性是构建合理考试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在确立考试合理性(即有效性)并满足具体实施条件(即可行性)的前提下,信度它成为考试应努力达到的技术指标。

确保可靠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试题的质量、考试的条件、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就写作考试而言,在规定考试条件和考生能力的前提下,成绩的稳定性既取决于试题设计,也取决于阅卷。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般来说,写作考试的提示和要求部分是保证可靠性的第一步,因为它规范了考生的答案。第二步是看评分者在对考生的写作成绩进行评分时是否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具体来说,评分标准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许多评分者对自己审阅的论文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分;二是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整个评分过程中,评分者自己总是根据相同的标准对他们审阅的论文进行评分。可以想象,两者都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这说明了确保论文评分标准一致(即可靠性)的复杂性。因此,写作考试的评分标准通常非常详细。

题后读写式的缺陷恰恰在于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不可避免的矛盾是,如果事先确定了准确一致的评分标准,读完再写就失去了鼓励考生编故事的意义;如果没有评分系统的规则,分配给论文的分数将不得不基于每个考官的意见。这是一个主观判断。这样的测试机制如何保证评分的可靠性?要知道,市场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差一分,就会甩掉很多人。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浙江考卷在推出阅读与写作题型(2017)时,明确要求考生“(二)在延续内容中至少使用5个带下划线的关键词”,并提出要求。 “(4)完成接续后,请在你使用的关键词下划线。”

既然已经有了要求,以此为基础的评分机制一旦推广,势必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并衍生出类似于八篇作文考试的应试技巧,造成意想不到的事与愿违。

(待续)

用户评论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出的真快!期待下半部分的分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报告分析得挺透彻的,对明年备考很有帮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难度怎么样?报告里应该有答案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报告里提到的考察重点,我得赶紧去看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报告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趋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往年相比怎么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报告中对高考英语试题的深度分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报告对高考英语备考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一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报告分析了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方向,很有参考意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报告上半部分内容很丰富,期待下半部分的解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有哪些新变化?报告里应该有答案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报告对考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值得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报告写得真不错,对理解今年高考英语试题有很大帮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评价报告(上)出得太及时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下半部分的分析,尤其是对试题难度的解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趋势值得关注,报告分析得很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报告里对试题的解析很详细,对备考有指导作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更多关于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分析报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方向,看了报告后更有把握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报告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考察重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