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 你爱的是我,而是那个考高分的我?

你爱的是我,而是那个考高分的我?

各位亲爱的家长:
2024年高考成绩今天可以查分(估计要到下午),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高考是对学生十几年寒窗的一次检验,可能准确,可能失误,绝不是对孩子人生最大的定义,孩子的成人之旅才刚刚开始。

如果孩子考得好,请抱抱他。毕竟每一分都是孩子日日夜夜坚持的结果,都浸透着孩子的汗水,都是努力学习的见证。如果孩子考得不好,也请抱抱他。因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在乎自己的成绩,或许在你看不到地方,哭得痛彻心扉,需要你的一个安慰。无论结果如何,都请抱抱自己的孩子,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举动。

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好,不管分数是高是低,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还有机会改变未来。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高考考试不过两三天,高考成绩不过一串数字,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学习的东西非常繁杂,正如一个段子所言: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

这才是孩子高考背后的真相,学习实苦,高考从来不简单,孩子也不容易。所以高考成绩出来后,请抱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无条件的爱与陪伴,让其前行更加有勇气。

不可否认,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给以孩子优厚的物质条件和无限的关怀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希望和攀比资本放在孩子的身上,无可奈何,孩子们只能负重前行。

前些年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成绩优异的颜子悠,被其母亲“逼疯了”,在家长会上崩溃怒吼:你爱的根本不是我,而是那个考满分的我!

一声怒吼,喊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然而生活中很多沉默孩子像颜子悠一样,在最该欢乐的时候承担了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父母的面子,埋头苦读,奋力拼搏,将委屈、泪水深埋心里,将乐观、自信展现给父母。然而高考或许会成为压倒这些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高考失利,他会自责、不甘、觉得对不起父母,加上失去目标,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事情。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抱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一起看看电视说说话,告诉孩子高考不过一场考试,不能定义过去的努力,也不能决定未来的方向,爸爸妈妈都是你最坚实的支持者。

当高考慢慢走远,你才发现,人生的考验不过刚刚开始,而高考不过一次考试而已,既不能完全反映过往的努力,也不能决定未来的人生走向。

如果成绩不尽如意,请不要灰心,也不要自责,背负行囊,继续前行。等到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被赋予多种意义、承载多方期待的高考,本质上就是一次考试,只不过在媒体、老师、亲朋好友的渲染下,其重要性被无限放大,考生本人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高考知识对高中三年所学知识的检验,而非是对人生抉择的最后指定。何况将人生拉长,高考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段,甚至不过是个站牌而已。

考得好,当然值得庆贺和欢喜。毕竟,考上一所好大学,会去更好的城市,遇见更强的对手,历经更多的考验,见识更多的风景、也有更大几率创造更多的奇迹。

考得差,也不必灰心和绝望。只要,你身体健康、心怀善良,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一直坚守内心的目标,总有一天你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但未来路上都要面临着更多考验:工作读研、人际关系处理、成家立业、升职提升……都不比高考简单,或许更能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当孩子高考失利,不妨抱抱他,告诉他,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每一分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人生。
能打败自己的,从来不是高考,而是自己。坦然面对,乐观对之,才能无坚不摧,才能更好迎接人生的挑战。

出生前,孩子在天上挑父母;出生后,父母当为孩子的摆渡人。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朝着目标奋斗和坚持,更好教会孩子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承受压力。当他攀登一座座高峰时,我们应该在其身后为其鼓掌和支持;当他跌落谷底时,及时伸出援手,给以其逆境重生的勇气。

高考虽然落幕,一千多万的孩子迎来了命运分流的路口,或兴奋,或彷徨,或害怕,都将成为自己成长的一部分。而父母能够做的,就是站在他的身后,抱抱他,告诉他,前方有光,有你我陪伴,不是一个人独行。

好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摆渡人。
首先,不给孩子添乱。就是不要过度焦虑。情绪具有传染性,如果家长经常表现出焦虑或紧张,孩子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如果家长们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把所谓的过分期望值放到最低,那么,所谓的焦虑自然会远离,每一点超过期望值的部分都是美好。
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条条大道通罗马。你将会迈出的每一步路,都会有爸爸妈妈陪伴!”
其次,放弃虚荣。家长的虚荣,往往来自对自己心态的过度反射:希望孩子考出满意分数后光宗耀祖,自己也能在朋友或者同事面前抬起高昂的头。他们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了自己的面子。如果孩子高考没有如愿或者发挥失常,这些家长们就会感到过山车式的压抑感,担心亲朋过问,不愿意见人,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实,这是“内卷化”给部分家长带来的思想上的偏激。
要知道,孩子的人生之路还很长,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这个驿站距离无法与人生的长度相比。所以,孩子是否能够赢得未来不会单纯依靠某次考试的分数(包括高考),而是取决于他(她)面向未来挑战时是否有勇气和心理力量。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把你培养成一个人格独立的人,是爸爸妈妈最大的骄傲!”
第三,接纳一切。
今天是期盼与紧张交织、茫然与释然交叠的微妙时期,家长和孩子的内心都是五味杂陈,各不相同,成败荣耀似乎尽被分数所把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倾向,往往让人对愿望以外的事情想得很少,也自然没有应对策略。
一个理智的家长,这个阶段最应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孩子成绩如愿,要高高兴兴地抱抱他;如果孩子成绩不如愿,更要高高兴兴地抱抱他。因为,从终身学习与进步的角度出发,孩子已经从高考这个经历中收获了成长的锻炼、经验或教训,必将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是因为高考未能如愿而促成今后的奋起直追,岂不是一件特大的好事?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比起你的成绩,爸爸妈妈更在乎你的健康、快乐和持续成长的动力!”
第四:无间沟通。
高考分数出来后的这段日子,应该是家长与孩子在中学阶段以来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把握好这段难得的日子,应该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因为,自此以后,想再与孩子如此相处,已经成为一种再也回不去的奢求。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旅游、一起下厨、一起看电影,总之,之前未成行的愿望,可以在这段时间,统统实现。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无论你在哪里?爸爸妈妈永远是你身后的港湾!”
第五:认真选择
张雪峰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别让家长自己的虚荣心,毁了孩子一辈子。”关于填报志愿,家长们需要提前做好功课,以下几点过来人的建议,或许可以用得上。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要密切参考近3-5年本省高考成绩排位与各高校及招生专业的对应情况,在孩子成绩所处的位置前后,按“冲、稳、保”依次预定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孩子愿望和就业前景,还要考虑目标高校的教学基础和特色学科,如,是否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等,切忌只看分数区间。对孩子特别喜欢的或特别有前途的专业,还有就是压着211学校线但没有理想专业选择的,可以在志愿填报上综合平衡学校的优势,以专业为重,避免因一时追求学校档次而影响孩子的潜力发挥。如何选择城市
目标高校所处城市的选择,一定要与未来考公、考研和就业的目标方向和大趋势相结合,不局限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对一些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但拥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孩子,可以考虑选择专业优势较突出的非重点城市省级重点高校,这样可以比较稳妥地拿到几年后的研究生推免资格。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你的选择,是爸爸妈妈最大的期待!”
第六:期待美好
孩子一旦被志愿学校和专业录取,家长们面临的就是孩子离家求学所带来的孤独和思念。这个阶段是非常无奈,但又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发挥兴趣爱好、或与孩子同步学习来克服这个阶段的情绪。当一切步入正轨,所有的美好也将接踵而至。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孩子:和你一起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