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俩字儿搁谁心里不得抖三抖? 尤其这2022年,那可是妥妥的“史上最难”呼声最高的一届啊! 咱先不提那让人脑壳疼的知识点,光是这就够呛了,多少学生娃儿居家隔离,学习节奏全乱套了,复习时间也压缩得跟压缩饼干似的,你说难不难?
想当年,哥们儿我也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过来的,那滋味,啧啧啧,至今难忘啊! 这不,最近总有些小年轻儿私信我,说今年高考太难,心里没底,慌得一批。
说实话,谁高考前不慌啊?想当年,哥们儿我可是把考场外的柳树都薅秃噜皮了!
但慌归慌,咱还得稳住阵脚不是? 毕竟,这高考可是人生中为数不多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得抓住了!
话说回来,为啥都说2022年高考难于上青天呢?
这茬儿,大家都懂的。 多少学生娃儿在家上网课,学习效率跟蜗牛散步似的,能赶上进度就不错了,更别说深度学习了。 而且,这居家学习,诱惑也多啊,手机、游戏、零食,样样都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2022年的高考也跟闹着玩儿似的,一会儿一个变,一会儿一个调。 你说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娃儿容易吗? 一变,他们就得跟着调整学习计划,这心慌意乱的,能考好才怪呢!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压力山大啊! 你想想,这可是高考啊,决定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命运,搁谁身上不得压力山大啊? 有些学生娃儿,平时成绩杠杠的,可一到考试就掉链子,为啥?还不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嘛!
所以说啊,这2022年高考,难,是真的难!
不过,哥们儿今天可不是来给大家泼冷水的,而是来给大家打鸡血的! 拼过就无怨无悔!上阵不怂,干就完了!”
适当的减压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听听音乐、打打球、找小伙伴聊聊天,发泄一下紧张情绪。
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慌,先跳过它,从简单题入手,把能拿的分先拿到。然后再回头慢慢啃那些硬骨头,说不定就能灵光一闪,秒杀它!
2022高考与往年对比
跟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选考科目的调整。取消部分选考科目,对学生的选科范围和分数影响还是蛮大的。
举个例子,以前学生可以选考历史、、地理三科,但今年只能选两科。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个历史迷,但和地理不太行,那你就得忍痛割爱,舍弃历史,选和地理。
这种调整,对学生的分数对比还是有影响的,因为以前可以选三科,取两科成绩,现在只能选两科,少了对比的分数,也就少了提分的机会。
我的备考经验
高考前夕,我是怎么备考的呢?几个字:拼命三郎!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中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拼命复习。我当时用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把各种试卷、模拟题刷了个遍,做到每个题型都了如指掌。
也不能光刷题,还要注重查漏补缺。对于错题,我都会认真分析,搞清楚错缺的原因,然后反复练习,直到彻底掌握。同时,我还经常参加一些在线的答疑,跟全国各地的考生交流,互相解答疑惑,这样的互动学习也很有帮助。
至于我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备考策略。有的喜欢小组讨论,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探讨难题,相互激励;有的则喜欢独自静心,图书馆成了他们的战场,一坐就是一天;还有的则是“夜猫子”,晚上抖擞,白天则用来休息恢复。虽然方法各异,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力以赴,迎接高考。
考试前,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激动,一会儿紧张。我记得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几乎没怎么睡着,满脑子都是明天的试题。而考试当天,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心跳加速,仿佛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涌的声音。但当我拿到试卷,开始答题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转化为了专注,那种感觉就像是战士披挂上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战胜眼前的挑战。
考试结束后,就像从高压锅里释放出来的一股蒸汽,瞬间轻松了许多。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对答案的焦虑,那种等待成绩的心情,既有期待又有不安。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告诉自己,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高考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它只是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对于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朋友们,我想说,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记住,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适应,如何去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充分利用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备考的关键。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这些都能帮助你在考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我想用一句老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高考确实重要,但它并不是决定你未来的唯一因素。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着你去探索。加油,每一位即将踏入考场的勇士,你们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