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本次直播实录:
一、2024年高考作文复习重点和新趋势
近年来,北京提供了两道论述题供大家选择。回顾这两个问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新趋势吗?
审题的两个要点
近年来,北京会特别注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希望大家能以语言观念作为一个小小的突破。什么是语言概念类?它们是一些基本词,是只有一个字的单音节词,或者是几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概念性事物。比如:电池寿命、适时寿命、学习今天的理论等等。 看起来这类题看起来比较简单,因为语言概念类是高考历史上最早的一类。自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现以来,语言概念类别一直是最大的类别。但在高考的漫长过程中,语言概念题逐渐转化为其他三种题型。一类叫主观感受类,会特别注重考察作者的主观经历和感受。一类叫哲学思维,会特别注重积极反思和哲学推理的审视。一类称为社会现象类,根据相关事件和情节组织问题。北京现在的语言概念,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概念。早年我们单纯测试语言概念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和相关的要求。我们刚刚给了你一个可以写的概念。但近年来,北京的语言概念范畴已经完全与社会现象范畴、哲学思辨范畴融为一体。换句话说,我们会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之上给你一份100字以内的材料。这份材料中会埋藏大量的介绍,这将为你提供一定量的测试点,看看考生是否能够找到它们。
比如《续航》这个问题是2023年北京的第一个问题,表面上是让你询问续航。但是,材料明确给你两个现象,一个叫科技维持发展,一个叫维持青春。这两种现象赋予了这个问题以社会现象的特征。前者更接近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时代,后者更接近我们的候选人或者10岁以内出生的新时代年轻人。所以这两种材料实际上给考生画了两条路径,让考生重点写哪一方面。无论你关注哪一个,你还应该关注另一个核心点。近年来,北京高考议论文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和考点。那就是故意在话题材料中留下一些未说出口的话。就是说没有解释清楚、不完全、没有解释清楚。这些未说出口的话,都是由考生来完成和解释的,以看出考生思考和考题的深度。比如这句话出现在2023年的《续航》,本来就是连续导航的意思,但近年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很明显强调了新的意义。标题只是道出了续航的初衷是持续航行,但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只讲这个。赋予它什么新的含义就由你来解读了。有人说是为了保证航行继续进行,有人说是为了保证航行能够更快更平稳地进行,有人说是为了保证航行的方向坚定不移,还有始终指向正确的方向。这一切都是为了赋予新的意义。解释。如果你不解释这个新含义,整篇文章直接绕过这个讨论,很可能会抓住要点。这就是我们在2023 年看到的所谓未说出口的话。因此,考生在关注今后高考作文的时候,也应该重点关注这样的地方。看似你该说的他都说了,但他一定会留下一些地方让你完善。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2022年北京卷《学习今说》第一篇议论文的标题。那么他还有哪些未说完的话呢?他说,中国是一个重视学习的国家,我们的古人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发展到今天,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它与古人的学有一些共同点或不同点。不言而喻的话语已经出现。标题是《学习今说》。需要思考的是,今天的学问和古人的学问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在哪些方面有共同点。那么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之后,就相当于对研究理论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然后围绕这个给出一个实际的论证来指导其他人的生活实践。这才是议论文应该有的样子。因此,考生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问题中未说出口的话。但在解释时也请注意,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正如老师在讲解社会现象论文模板时所说,社会现象没有单一的原因。因为它不是唯一的,所以它是全面的、严谨的,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发散性和简洁性。那么考生在选择填补这些不言而喻的空缺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材料积累和自己能够掌握的推理深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如果我选择这样的解释方式来解释它的“连续性”或者“借鉴现有理论”,一定是出于这个原因、这个方向、这个意图。我的材料比较充足。不要这样做。他挡住了自己的路。因为有的同学在复习题的时候特别着急、着急。当第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就开始写作。写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几乎没有这个方向的素材积累。因此,在写作之前要考虑清楚。在考虑你的想法时,一方面,你应该将它与他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要偏离主题。一方面,必须与自己的物质积累和推理的深度和丰富性相联系。只有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又快又好地写出这篇文章。
综上所述,作文喜欢将语言概念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来制定主题。它看起来是一个概念,但概念背后是一种现象。另外,题目中故意留下一些未说出口的话让考生填写,让考生发散,让考生写。因此,复习题目时应特别注意这两点。
如何明智地使用材料
大家都会想问老师,是不是应该在高考前准备一些材料,或者干脆背一些文章,以便更好的适应高考。首先,让我给大家敲响警钟。如果你想记住整篇文章,无论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谓的范本文章,还是你以前写过的令人满意的作品。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免给阅卷老师一种抄袭的感觉。由于近年来北京及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评分,人们对题首和题尾引用材料极为警惕,而中间部分则与题目无关或纯粹是抄袭。的组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分数就会很低,四类论文都有可能。建议您不要尝试此操作,因为很有可能获得低分。首先我们能做的就是,我们可以先选择各大“核心”,为积累材料做准备,围绕这些核心积累材料。 “核心”并不意味着意图。 “核心”是文章的材料和意图之间的桥梁。
比如近十年来的北京高考作文题,每道题都有不同的目的。我们找不到两个意图完全相同的问题。但过去10年,甚至20年、30年,我们考察的“核心”都固定在一两个。所以,按照这个“核心”积累素材,那么“核心”就不会出现在想法中。只要将这些材料与你的想法结合起来,整篇文章就不会看起来像抄袭者。
阅读样文时,可以重点关注《人民日报》等评论,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评论家的文章。里面会有很多优秀的所谓金句。那么这些金句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在分析论证时称其为名言。这与名人案例有很大不同。许多候选人在准备论证时只关注专家的例子。专家的例子和引述有两个不足。第一点,专家的例子通常需要很多文字才能解释清楚。比如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最后做出了什么贡献,产生了什么结果。然而我们这几年的高考议论文特别注重写小例子。一个例子长达十几个或二十个字。假设你有一篇800 字的议论文。除去100字议论文和400字议论文后,800字议论文总共还剩下300字。如果这300字都是论据,靠论据来填满字数,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会发现800字议论文的大部分表达方式不是论证,而是叙述。议论文三要素的比例之一就是论据必须多于论据。因此,名人例子和专家例子的第一个问题是它们通常很长。第二是它几乎只能用作论证。专家的名言并非如此。专家的说法值得大家相信,可以作为评注。专家说的话也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所以仍然可以作为论据。如果你有300个词来集中论点,你应该用这300个词举1个例子,还是用这300个词举10个例子?当然是后者。阅卷老师最喜欢的是短例子比长例子好,名言比专家例子好,论证导向远不如逻辑论证导向,所以请记住这三个更好。
我会通过论证的积累给你几个方向。比如,有三大“核心”:困境的“核心”、记忆的“核心”、梦想的“核心”。那么在累加参数的时候,哪种类型的参数比较好,使用参数的时候,控制什么样的长度比较好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整篇议论文不能有任何详细的论证。如果你的论点的每个部分都能进一步深化你的论点,说明你的论点与你的论点之间的紧密度和契合度非常高。这时候就相当于把这个单个专家的论证分成了几个小块。不断证实你的论点并强化你的想法也是有好处的。我害怕的是,150或200字的论证充满了大量的描述或看似华丽的词语。但真正与你的想法、论点、逻辑相关的内容却很少。
议论文的新准备方向
首先第一点是北京近年来的议论文评分非常重视概念的解读。例如,《续航》如何解释?可以一分为二,先解释一下“继续”可能指的是什么,然后再解释“继续”可能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将“继续”合并在一起,向前看。比如去年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然叫延续,那就一定有上一节的航程。这叫向前看,也是对这个概念的一种解释。其他人首先给出了电池寿命的基本概念解释,但这种陈词滥调尽可能不要形成范式。所以要么拆解分析,要么通过因果逻辑来回分析。我们的解释只需要与你的论点、你的论点、你的意图保持一致和一致即可。这个解释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论证的第二个特点。近三年来北京的议论文题目都具有社会现象的特点。每个人都会更喜欢有关社会现象的议论文模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分析问题是重点,解决问题其实也比较简单。这主要是由我们候选人的年龄和社会地位决定的。只要你有解决问题的态度,老师用100字、80字、甚至50字都可以接受。但分析问题的过程一定是重点。只要你能把概念解释做得足够好,基本上就是二流文章了。那么如果你想进入某个类别甚至获得满分。所提出的论点必须反映推测性。换言之,近年来对北京社会现象的质疑,具有哲学思辨的意义。例如三年前的《生逢其时》。其实,在社会现象中加入语言概念是可以的,但是炒作在哪里呢?什么是真正的相遇?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碰巧出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或者说我碰巧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被动的、客观决定的。其思维体现为一种主观选择、一种主观态度、一种利用主观能动性创造自身价值的风格和方法论。
叙事获得更好的分数
记叙文题相对议论文来说比较容易写,也更容易拿分。根据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评分数据,一、二类作文中记叙文的考生比例高于议论文相应分段的比例。三类论文中议论文的比例高于记叙文。以前我们听一些老师说叙事作文确实很容易拿高分,但是一旦写不好就完了。但数据却并非如此。一、二类记叙文所占比例高于议论文,而议论文仅超过三类记叙文。所以,如果你想有更高的概率获得这三种类型论文中的一种。就去写一篇议论文吧。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拿到二类、一类议论文,只是概率比较低。因此,记叙文很容易写、很容易拿分,而且要求不像议论文那么复杂。那么叙述的重点是什么?
首先,北京近年来的叙事尤其鼓励文学性。更具体地说,叙事是散文式叙事或小说式叙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北京用几年的时间就彻底完成了这个转变。早年北京的叙述是非常清晰的。可以看到有些题目适合写散文,比如《深入灵魂的热爱》。让考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选择真正深入自己灵魂的植物、动物或物体来表达对他们的热爱。这是写自己的现实生活,适合写抒情散文。例如,《神奇的书签》适合写小说。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神奇的书签,你可以与它交流,实现你所有的阅读愿望。你需要创造角色、构建故事情节并编写背景环境。这是一本小说。
满分的作文中,虚构小说不少,散文则更多。你有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您可以撰写描述、见解和散文。
全国各省份高考作文特点
全国各地的成分实际上极其同质。因为他们的目标方向,选拔人才的标准,包括新课改都是完全一致的。但形式上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北京明确界定了一种议论文和另一种叙事文章。不过,国报不会规定文体,也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写议论文体。但如果你只准备一篇议论文,还得写一个不适合议论文的话题,你的分数必然会很低。这样的问题每年都会发生,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还。 2022年的一道问答题明显出现在要求中,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什么是经验?这是你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并不要求你去写那些宏大的叙事。我希望你写的都是你自己的经历。因此,我推测2024年高考作文A、B和新课标试卷一、二会有一两道题不太适合写议论文,甚至写不出来。核心点在于要求和题目材料本身。
天津卷更注重一些形式上的创新,贴近生活,不搞宏大叙事。上海卷更注重思想的深度和思想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2024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注意什么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几个方向。第一个是大家可以关注一个概念,叫做新质量生产力。这点的优点在于它有一个创新的核心。特别强调生产力二字,说明我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制造体系的强国。未来我们一定会继续保持这一优势。那么对于生产力的理解以及硬件和软件上的一些要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积累素材。
第二,对比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会发现,今年强调了以下几个概念。一是求稳定。这个稳定可以理解为稳定、稳定。因此,可能会涉及居安思危、积累、坚持等内容。第二,要有长远的思维。我们不一定要急功近利,也不一定要急于求成,而应该设定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信心和整个国家的长远战略。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一些大国责任的材料。 2023年高考后一年,今年高考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了许多重大责任。今年的高考作文很有可能是从大国责任的角度来写的。
经典新考法的变化
所谓新考法,就是认为考试需要两本名著。一个是《红楼梦》,另一个是《论语》。但事实上,每年的高考,都是选考。第一年考试《红楼梦》,第二年考试《论语》。这是我们的第三年。所以从概率角度来说,通过红楼考试的可能性更大。但不代表你讲论语就永远不考。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做好准备并专注于它。
新考试方式的方向是一致的,从新考试方式来看,堪称是一个相对创新的机构。无论是《红楼梦》还是《论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过去的漫长历史中,历代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它们的解读都不同。出题时如何创新?给你两种或多种这些理解,然后问你更认同哪一种以及为什么。这些古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它应该继续吸引更多的人去创作和诠释。另外,更能体现考生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时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如今,关于《红雪》作者的争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是集中在真正的中心主题上。前年第一次参加红校考试,考的是中心科目。这非常重要。这两个经典的写作问题没有固定且唯一的答案。所以它与一篇作文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它证明了自己的合理性。只要你自己的观点能够通过你自己的分析和相关证据来证明,并且证据必须实际使用名著的实际内容,你就会获得积分。如果您的观点非常原创,那并不重要。所以,这对我们现在的杰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向。而这道题一旦考出来,肯定是得分最大的大题,至少有6分。
考试准备技巧
首先,你必须调整你的生物钟。训练你的大脑在某个时间只对一个主题感到兴奋。比如我们语文考试是在早上,这两天我们早上都会读语文。每天早上十点到十点三十分之间开始写作是最合适的。其次,积累自己的自信。找出过去一年甚至三年里写得好的文章以及获得高分的论文。在观看的同时,内心鼓励自己。第三,适度放松。这三天不要安排得太满,做一些适度的运动,关注一些你感兴趣的点。顺利度过这三天,调整到最佳状态备考。
用户评论
哇,精华学校的名师,这可是大神级人物了,期待老师的解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距离高考还有三天,有点慌,看看精华学校老师怎么说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高考作文,听说今年考题比较难,想听听精华学校老师的分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的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相信这次的解析对我们很有帮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作文,平时练习了不少,但还是有点担心,希望精华学校老师能指点迷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前三天,心态很重要,精华学校的老师应该会教我们如何调整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名师解析高考作文,这个视频我要收藏了,反复学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听说今年的题目很新颖,精华学校老师会讲解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前三天,压力很大,希望精华学校老师的解析能让我们放松一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的名师团队,相信他们的解析能帮我们抓住高考作文的重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作文,最怕的就是跑题了,精华学校老师肯定能教我们如何避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不知道今年的评分标准是什么,精华学校老师有讲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老师的解析,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前三天,心态调整很重要,精华学校老师应该会给出一些建议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名师解析高考作文,希望老师能分享一些写作技巧和答题策略。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高考作文,相信精华学校老师的解析一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前三天,时间很宝贵,精华学校老师的解析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能错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华学校老师,都是高考作文的专家,相信他们的解析一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作文,要注意审题和立意,精华学校老师的解析应该会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讲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高考,加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